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关注焦点,也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今年起,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精神,着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省实际完成玉米调减面积209.6万亩,其中,辽西北农牧交错区调减148.8万亩,占全省的70.9%。调减下来的面积主要用来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农业、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种植。辽宁省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不仅实现了收益的增加,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种植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中高端农产品的生产依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以玉米、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等工作部署。结合辽宁实际,“十三五”期间,辽宁将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畜牧业结构、水产业结构和林业结构。
在优化种植业结构上,辽宁将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积极引导调减非适宜区玉米种植面积,开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稳定主产区粮食产能,扩大优质水稻、专用大豆、特色杂粮、高淀粉马铃薯种植面积,做强油料、蔬菜、水果等优势品种,做精食用菌、中药材、小浆果、花卉苗木、柞蚕等特色产品。实施好1000万亩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和1000万亩水果振兴计划,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高效精品果园建设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到2020年,烟草种植面积达28万亩。
畜牧业结构方面在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基础上,积极推广辽育白牛、绒山羊等优质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驴、貂、蜜蜂等特色品种,鼓励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现代养殖基地。到2020年,实现牛羊肉总产量比2015年增长50%,年均增长85%。实施“粮改饲”试点,引导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料作物种植,加大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推进种养业有机融合。
在水产业结构上,以海参、对虾等18个海淡水优势特色品种为重点,进一步实施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健康养殖,到2020年,18个优势特色品种产量要达到260万吨,产值520亿元;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创汇力争达到20亿美元。
在林业结构方面,以调整优化林种、树种和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林业新兴产业。将培育落叶松、杨树等大径材和红松果材兼用林65万亩,发展林下参、刺五加等森林中药材150万亩,开发山野菜、林下食用菌等森林食品50万亩。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2%,森林蓄积量达到341亿立方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是关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8.2%,农业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1.8%,其中主要是民间投资,主要投向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
在产业融合方面,辽宁具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辽宁从实际出发,主要从以下方面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农产品资源和“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基础,延长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特产品和现代种业等产业链条。二是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功能,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地域特色鲜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加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消化玉米产能和库存,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鼓励行业协会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四是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加快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发展农产品从田间到地头直达餐桌的流通新模式。五是依托农业资源发展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六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七是支持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示范区建设。加快境外农产品贸易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出口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推动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带动优势农产品出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科技和物质支撑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条件能力建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粮油作物新品种,发展工厂化育苗,加强畜牧业繁育体系、渔业优质苗种繁育及林果业苗木基地建设。
二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组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
三是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292万亩。继续发展以粮食主产区为主的水田节水改造和旱作区水源与设施改造,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4万亩。
四是积极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增加中高端型、全产业链的优质农机装备供给。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扩大集成配套农业机械化技术供给。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发展绿色农业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推进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十三五”绿色农业发展上,辽宁将着力突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和农业经营主体,由无公害、绿色种植标准向有机标准或欧盟标准提升。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收运储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标准地膜,支持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初加工网点及深加工利用项目。加强畜禽粪便科学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
激活农业供给侧改革主体活力
在一些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政策破题之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当前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推动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基础,更是辽宁“十三五”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环节。
“十三五”时期,辽宁将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建设产权交易平台,到2017年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20年,省、市、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正式运行。同时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多种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在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抓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服务。
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到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为此,辽宁首先成立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推进、考核等日常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进农业金融保险创新,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第三,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各方面支持、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此外,辽宁将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发力,务求实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